绍兴78岁的祝大伯,去年秋天躺在病床上时,连女儿的声音都没反应——三年前还能扛着锄头去菜园,后来慢慢话变少,记不得自己吃没吃饭,再后来连路都走不稳,排便要家人帮忙。女儿带着他跑了三家医院,都说是阿尔茨海默病,吃了大半年药,情况反而越来越糟:从能坐起来到整日闭着眼,连“爸爸”都喊不答应。

直到转院到杭州的浙江医院,神经外科的蓝傅君医生摸了摸祝大伯的头,说了句让全家愣神的话:“不是老痴,是‘脑子进水’了。”

这里的“脑子进水”不是骂人的话,是真真切切的病——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。

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词,但它的“伪装术”却让很多家属掉以轻心:大脑里的“水”叫脑脊液,就像身体里的“循环系统”,正常情况下110-150ml的量,负责给大脑“减震”“营养”。可要是分泌太多、吸收太慢,或者循环的“管子”堵了,水就会在脑子里越积越多,把脑实质挤得越来越小——这不是“灌了自来水”,是自己的“水”排不出去。

而这种病最爱找65岁以上的老人,症状跟阿尔茨海默简直“撞脸”:
走路像踩在棉花上——不是帕金森的手抖,是脚像被胶水粘住,抬不起来,走路时怕摔,步距宽得像在踩平衡木;
变“懒”不是性格变了——以前爱跳广场舞的阿姨突然不愿出门,不是“老了宅”,是反应变慢,连穿衣服都要想半小时;
小便忍不住不是“老糊涂”——一开始是老跑厕所,后来控制不住尿裤子,很多家属以为是“括约肌松弛”,其实是脑积水压到了控制排尿的神经。

最让人心疼的是,这些症状太像“老痴”,很多老人被误诊后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蓝医生说,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衰退是“不可逆”的,可脑积水导致的“变傻”,恰恰是“可逆”的——就像祝大伯,做了个“侧脑室腹腔分流术”,把脑子里多余的脑脊液引到腹腔里吸收,相当于给大脑“排水”。术后没两周,他就能睁开眼睛喊“女儿”,现在还能坐在阳台上讲当年在上海做泥水工的事:“那时候搬砖一天能赚三块钱,我存了半年给你买了件新衣服……”

孙虎副主任医师碰过更可惜的病例:有位80岁的老人,走不稳路、记不住事半年,家属一直以为是“老了”,直到出现尿失禁才来医院,结果检查是脑积水——要是早三个月来,恢复情况会好得多。

其实对老人来说,“变傻”从来不是“必然”。我们总把“老痴”当成老年的“终点”,但有时候,不过是大脑里的“水”堵了,或者“水”太多了。就像祝大伯,原本以为要在床上躺一辈子,现在能扶着栏杆走两步,还能跟女儿念叨“当年你小时候,我带你去上海看外滩”。

父母老了,我们最怕的不是“他们记不得我们”,而是“明明能救,却因为不懂而错过”。下次要是看到老人突然变傻、走路不稳、小便频繁,别光顾着哭,多问一句:“会不会是脑积水?”

毕竟,有些“变傻”,不是岁月偷了他们的记忆,是“水”蒙住了他们的脑子——而这层“蒙雾”,能擦得掉。

人老了真的会变傻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