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7日,韩国首尔APEC会场外的记者群里,特朗普的一句话把加美贸易的“桶”又点了一把——被问“会不会见加拿大卡尼”时,他皱着眉摆手:“不想见,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和他见面。”
这场“拒绝会面”早有先兆。10月23日,特朗普突然宣布中止加美贸易谈判,理由是“安大略省的广告太过分”——加拿大用美国前总统里根“反对关税”的言论做宣传,被他扣上“欺性抹黑”的帽子。两天后,他再添一把火:威胁对加拿大再加征10%关税,还把“不碰卡尼”的范围扩大到“整个亚洲之行”。
这边特朗普气冲脑门,那边加拿大的反应分了两路:卡尼27日在吉隆坡受访时仍留着余地,说“随时准备坐下来谈”;但政府已经动手反制——当天就限制了斯泰兰蒂斯、通用汽车两家美国车企,享受免关税出口加拿大的汽车数量,明摆着是对冲美国车企缩减在加生产的影响。
舆论场上的“骂战”更直接。加拿大工会全国拉娜·佩恩在推特上骂得刺耳:“美方的关税威胁就是抢资源!想把加拿大经济拆了喂美国!”不少网友跟着吐槽:“生气就乱提关税,这哪是谈判?是耍流氓!”
但广告争议说到底只是“表面茬儿”。分析人士扒得明白:之前加拿大对美国车企的反制、特朗普一直想让加拿大开放资源市场的矛盾,早就在底下攒着劲儿——这次特朗普拿广告说事儿,其实是把之前的“旧账”全翻了出来。
现在APEC的大幕刚拉开,卡尼还攥着“对话的诚意”,但特朗普的“很长时间不见”,把加美贸易谈判的门又关上了一道。接下来是继续互怼,还是找个台阶下?会场外的博弈,说不定比会场里的议程更让人盯着——毕竟,贸易战里没有“赢家”,只有谁先扛不住的区别。
